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术交流 >> 讲座报道 >> 正文

立足已有成效 紧跟新的形势 促进专业发展(姚文兵 教授)

时间:2012-02-26   浏览次数:

姚文兵,现任中国药科大学副校长,教务处处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保健食品评审委员,国家发改委药品价格决策专家委员,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工业化专业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职高专药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药学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秘书长,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副秘书长,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药学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长期致力于生物药物的新药研究,主持国家863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重点项目、江苏省重点项目等国家及省部级课题等25项。荣获2007年国家级教学名师奖,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人选。为国家优秀教学团队带头人,国家精品课程《药学生物化学基础》课程负责人,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3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获江苏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2项、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下午好,借这次到3868银河总站来咨询调研的机会,我想就药品类专业全国的一些发展情况、今后的一些发展趋势,跟我们老师做一个交流。通过这样的机会,跟教师、教学管理人员进行交流,是希望大家能够共同促进我们药品类(药学类)的一个健康发展。本着这个目的,以《立足已有成效紧跟新的形势 促进专业发展》这样一个题目跟大家做一个交流,主要分以下几个部分:第一,我国高职药品药学类专业发展的概况;第二,药品类教指委成立五年来工作介绍;第三,高职药品药学类专业面临的新的形式;第四,课程建设带动专业建设二十二个案例介绍与分析。

一、我国高职药品药学类专业发展的概况

招生学校类型和数量 教指委一个重要工作就是要掌握住本专业在全国究竟是怎样一个状况,这个状况给教学管理部门,特别是教育部以及各省市的教育厅能提供怎么样一个数据,更重要的是,给我们院校提供一个什么样的数据。2009年通过审核的药品类、药学类专业办学点,招生学校类型比较复杂,学校数量达到了342所,3868银河总站属于其中一所。这些学校的类型比较复杂,其中有114所本科类院校高职类药品药学类专业,(中国药科大学也有高职学院,招生人数较少,目前一年只招300人)。实际上医药类院校只有15所,医学类院校是28所,其他类型非常多,类型很复杂,包括网络软件类院校,农林水产类院校,甚至包括石油环境能源化工,甚至包括纺织类院校。09年药学专业是办学点最多的专业,高职高专达到170个,本科有90多个;生物制药有100个,中药学有69个,药物制剂技术有65个。2010年10月底,药学减少到165个,个别出现增减,总数还是药学的最多。从招生人数看,2006-2008年,招生人数最多的还是药学专业,其次是生物制药技术、药物制剂技术、中药学等几个专业,到2009年保持在6万人左右。从数据分析,2009年有342所学校626个办学点通过审核,但实际招生只有286所学校582个办学点,也就是有56所学校98个办学点没有招满或者招到学生。说明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高职药品类专业的吸引力也在下降。在全国范围内,以江苏为例,药学类专业有20多个办学点,我们学校的就业率也是很高的,基本上每年可以达到百分之99以上,在高校里不就业的学生是有的,因此就业率就达不到百分百。但是在江苏省属于严管专业,江苏省药学平均就业率已经连续五年不到60%。分析后了解到,由于办学水平的不一样,导致部分办学水平比较弱的学校对整体产生影响,这是整个专业办学里面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也就是大家都在努力工作,有一部分水平很差,这些学校的学生来跟你竞争就业市场的时候,这些用人单位不是很理解,会觉得到我这儿的人不好,你们所有的学生都不好,以后不想要你们的学生了。在改革开放以后,第一个出现这样问题的是化学专业,全国都办化学专业以后,化学专业的学生就分配不出去了,没有人要。目前我们药学专业的学生也出现了这方面的问题,这要引起我们的重视,作为教指委来说责任和义务是最重要的一点,希望大家都能在一个水平上,至少不要相差太大。

就业情况和工资薪水 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高等职业院校2009届毕业生就业状况与就业能力分析报告》,调查样本涉及国内1553所(部)高职高专院校(包括本科院校的高职部)573个高职专业。调查结果表示,高职院校2009届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为85.2%,最高的是药学专业,达到了89.9%,表明这个行业始终处于需求比较旺盛,而且专业的就业水平比较高。学校的就业率也是这样,半年后的就业率高职高专始终处在第一位,这是我们人才培养的定位优势。月薪排行前十位的高职高专专业大类中生化药品大类是处于第十位,平均达到1892元,比普通本科生要多。月薪增长最快的前十位专业小类中,其中有化学制药技术、药物制剂技术。

二、药品类教指委成立五年来工作介绍

教指委2006年成立,当时是教育部在高职高专领域成立了47个教指委,主要职能是接受教育部的领导,做研究、咨询、指导、评估等方面的工作,药品大类是47个之一。这5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培养了一个国家医药教学团队 药品类专业在高职专业中是个小门类,人数、招生数、规模一直在医学门类下,药学在过去经济不发达的时候不受人重视,重医轻药也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这点谁都清楚。30年前我学药学的时候,也不知道药学是干什么的,总认为药学就是吃个药片,有什么可学的,就是因为经济不发达,人们不懂。经济一旦发达就知道药的重要性,这是第一个原因。第二个原因是,过去药的发现要依靠医学,没有自己独立发现新药的可能性,都是在医学上发现一个病毒,提示可能有什么用,做药的去做了,给医生用,把病人治好了,病人从来不会想到这个是做药的功劳,做药的永远是无名英雄。但是现在不一样了,现在新药的发现已经不依赖临床医生提供信息了,而是从生命科学角度来共同发现新药。正是因为对药的重视,所以这些年来药品专业发展速度很快。但是高职高专的专业本身是很弱的,最典型就是的本科压缩版,我们学校也有小量的专科,本科上36个学时,我们上20个学时,讲一点,剩下的不讲。多年来就是这样,没有很强的基础,甚至5年前教指委成立的时候,都不知道药品类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什么。教育部当时给我们的指示就是把核心课程搞清楚,比如临床医学、中医学。作为一个药学高职专业,在我们不知道核心课程的情况下,能够培养一个国家级教学团队是很不容易的,因为5年前教指委成立的时候没有一个下属院校知道什么是核心课程,知道怎么建一个团队,所以山西生物应用职业技术这个核心团队是我们花了5年时间培养的。

(二)指导两套系列教材的建设和出版 分别是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组织的高职高专药品类专业“十一五”规划教材和人民卫生出版社组织的高职高专药品类专业“十一五”规划教材。这两套教材是由110所院校近千名专业骨干教师和行业技术人员参与,涵盖9个专业的系列教材。该系列教材的编写以现代高职教育理念为先导、以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为基础,充分吸收教育教学改革的成果,借鉴职业化教材编写的先进经验,并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平台,大胆改革与创新,充分体现了先进性、适用性和科学性,这是一项成果。虽然这套教材我们仍然不觉得完全适合于药品类专业使用,我们下一步的工作就是核心课程和核心教材的建设,与这类的教材完全不一样。这类教材虽然已经做了很大的改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我们还是觉得不满足,因为这类完全是为了编教材而编教材。我们真正的教材,如实训教材,确实应该有一个核心,而到底哪些是必须掌握的核心技术,在座的教师可能是写不出来的。因为这些技术要靠生产一线实训经验很强的、有多年生产经验的技术人员帮我们写。例如药物分析技术,现在都是把药典搬来给学生念,药典怎么做怎么说,是可以,药典怎么说是对的,但是到药检所去看,药检所技术人员一定跟你说药典是药典,但是真正的检验过程中药典只是一个参考指标,怎么把它做出来,这个技术很重要。所以要他们来给我们写这些书,才对我们学生有实用价值。

(三)研制五个制药技术类专业的实训项目及设备配置推荐性方案 包括药物制剂技术、化学制药技术、生物制药技术、药物分析技术、中药制药技术五个制药技术类专业。而这五个制药技术类专业的实训基地实训项目与设备配置推荐性方案已经被教育部颁布执行,成为全国相关院校药品(药学)类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和实训教学的主要依据之一。就是实训项目有哪些,主要的配制有哪些,这些标准是我们做的。另外开展调研与交流工作,从专业办学“三符合”、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教学管理工作规范化、教材建设等方面全方位地进行常态调研,与校内专家进行面对面的切磋与研讨。

(四)强化教育培训,开办师资培训班 这5年来,共举办包括“药物制剂工艺”和“药品质量检验及管理”骨干师资培训班共九期,最近一期在本月20日,浙江医药高职高专学校,一共有340余名骨干教师参加了学习。今年8月份,我们送课到西部,把骨干师资培训班办到了西部。为什么这么做,因为西部地区经济条件还有人才资源条件比较落后,西部的教师愿意参与培训班,但是距离比较远,费用比较高,又比较胆怯,不愿意与东部的院校进行交流,师资水平距离越来越大。教育部希望我们能够做些新的尝试。所以今年派了六位精品课程教师,包括教指委成员,在甘肃的张掖办了一个学习班,把甘肃、青海、宁夏、内蒙、新疆、西藏等省份的骨干师资召集到张掖,免费送课上门,免费把我们六名教师的教材、教案、多媒体送给他们。这项工作得到教育部高度赞赏,让我受到很深的感触。西部学校的条件跟东部比真的是差距很大,但是教师的敬业精神还是非常强的,我建议大家有机会也去交流。西部教师非常认真,但是教学水平还有待于提高。如果差距越来越大,培养出来的学生对整个专业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五)在调研了130多所院校药品(药学)类专业的办学基本情况的基础上,研制了生物制药技术等十三个高职高专药品(药学)类专业规范性文件,包括专业简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设置基本条件与要求等方面。希望今后我们院校也能多参与这方面的工作。

(六)在教指委的辅导培育下,5年内推荐的20门课程均成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这是在47个教指委中唯一的一个,推荐多少门,成功多少门。其他教指委推荐成功比例一般不超过百分之五十,我们则是百分百。在06年的时候这些学校都没有国家精品课程,但是现在最多的山西生物应用职业技术学院有7门国家精品课程,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有6门,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有5门,一跃成为他们省里面高职院校中的佼佼者。这个建设教指委花了很大的力气,但是还有一些遗憾,可能交流时间晚了一点,如果早一点我们的很多课程可以冲击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课程是按专业来分来的,生化药品大类中三个教指委:生物技术类、化工技术类、药品类,给了42个指标,就是一共可以上42门课,药品类是这里面最小的教指委,却拿了近一半的国家精品课程指标,说明我们教指委还是非常努力的在帮助教师进行课程的建设。国家精品课程在质量工程里面属于比较公正、比较严格、难度比较大的一个项目,每年的评审分为很多层次。能够做到这么多课程推荐一门成功一门,是非常之难,广大教师做了很多工作,收益也是最大的。所以精品课程建设是教指委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七)我们成功举办了药品(药学)类专业五年建设成果展,就在今年十月份,在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举办了全国高职高专药品(药学)类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改革研讨会暨建设成果展,这个活动也是47个教指委里面唯一一个以教指委的名义举办成果展。学校来了很多,展示的成果也非常有代表性,教育部非常重视。此次活动对大家互相交流非常有帮助。咱们学校也有老师参加了说课竞赛,还有成果介绍。三天的时间大家都觉得有收获。

总结 从教指委成立五年来,重要的就是抓紧课程建设。因为高职高专院校,能把每一门课程上好,不管是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理论课、实训课,或者是跟企业密切结合的课程,只要把每一门课程上好,那么课程是可以带动一个团队的。十一五期间国家实行质量工程,在高职高专领域,有几个项目——精品课程、教学团队、教学名师、示范性院校,这是我们可以去争取的,高职高专就这么四类,这四个是基础,示范性院校是指你要向其他学校的示范,要示范的就是这四个。如果连精品课程都没有,怎么能说是国家级团队呢,如果连名师都没有,怎么能说是一个国家级团队呢。所以,课程是最基本的,所以我们一开始就是抓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有的学校通过这5-7门的建设,教学观念、教学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个是感到受益的。

三、高职药品(药学)类专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分两个方面,一个是国家发展教育与人力资源的政策,另一个是医药卫生行业的发展政策与形势,对今后药学类的发展应该提供一点什么样的信息。

(一)国家发展教育与人力资源的政策

1.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了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培养目标。什么是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培养目标呢?简单的说就是以提升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核心,以技师和高级技师为重点,形成一支门类齐全、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到2015年,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3400万人,到2020年,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3900万人,其中技师、高级技师达到1000万人左右。这个技能人才,就像盖房子都用农民工,包括装修一个房间都找农民工,这个质量是无法保证的。所以在前面十年或者五年中高职教育的著名成果有很多,例如鸟巢的建设都是高职毕业生做的,如果鸟巢也是农民工做的,估计做不出什么东西。还有一个我们感到自豪的,奥运会的时候在鸟巢顶上放烟花炮竹的,不是农民工,全是高职学院的学生,就是湖南长沙专门有一个高职学院做的。2005年的时候,该校申报了烟花专业、爆竹专业、烟花爆竹检验专业,当年高职专业审核的时候,专家在北京审核,我当时就反应什么是烟花专业、什么是爆竹专业?在我们印象中就是轰炸,就问为什么报这个专业,还来个烟花爆竹检验专业,做烟花的人不会检验,还要专门找人来检验,所以2005年就没批它。到了2006年他又报,这次变成烟花爆竹专业了,湖南是做烟花爆竹传统的省份,就批准了。到2008年,这所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到鸟巢放烟花了。所以感觉到这是技能人才,提示我们放烟花也需要有技术。说到技能有很多,大家都知道殡仪馆,长沙民政学院专门培养殡仪馆服务人员。他们很多学生在东南亚一带,甚至在韩国就业,相当的好。我们前几天参加一个老同志的葬礼,我就感触很深,现在追悼会、遗体告别仪式,就做得很好,他们的主持人,我相信这个主持人肯定是这种专业毕业的技能者,现在专门有司仪一样的,包括化妆,都做得非常好,这些都是技能人才。国家提出的口号把一批20岁、30岁的人,包括转业军人,都变成技能型人才,就是免费让你接受职业教育。这样技能型人才多了,各行各业就不一样了。完成这些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主体的是谁,只能是高职高专院校。

未来十年我们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推进素质教育改革试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试点、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试点、终身教育体制机制建设试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试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现代大学制度改革试点、深化办学体制改革试点、地方教育投入保障机制改革试点以及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试点等10个方面。纲要中突出了多个部分的职业教育,比如包括关于职业教育的任务、目标、发展与保障措施。

师资队伍建设 纲要中专门提到了“双师型”师资培养的要求是什么,提出有70%的教师有双师素质。目前还无法界定什么是双师素质,我们可以自己界定一下。发展纲要里面还给我们一些重要的启示,如加强校企合作平台建设,加强符合职业教育要求的校内制度建设,加强以“双师”为核心要求的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加强顶岗实习管理模式创新和制度建设,加强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本手段的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加强对行业企业的技术服务工作。制度建设在学校层面上,应该以如何促进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怎么样创造条件使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重点。今年评高职院校的教职资源部建设的时候,有两所院校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我问他们你们怎么促进双师型建设?有一个学校回答:我们建立一个制度,所有的教师到学校工作一年以后,第二年开始每半年不安排工作。什么叫不安排工作?就是只发你基本工资不发你奖金,我给你创造一些条件,比如这个商贸类型企业你去给人家工作去。这一年不去可以,下一年基本工资就不发了。但是你在企业做得好,企业可以发你奖金补贴,那你拿的奖金就比在学校多。这样教师就会主动的在半年把课程教完以后,到企业去。当然这个是轮流的,每年有固定指标,进行轮训。这样教师在企业工作半年,他是真正天天在那边工作,回来再给学生上课,感觉就不一样了。

生产性实训基地 生产性实训基地是一个什么样的基地?以我们中国药科大学从就业形势分析,大概有38%的学生上研究生或出国, 62%的学生进入就业市场。我们就要考虑这62%的学生如何让他们具备一个能够适应生产环境的技能呢?所以我们提出学生在学校要掌握三方面的知识,(一)符合GMP车间的车间生产技能,我们在学校建了一个一万平方米的跟生产车间完全一样的GMP车间,生产线、化学制药、中药制药、生物制药全部有。从明年开始,学生就陆陆续续进入车间实训了。我们根据不同专业,比如药物制剂专业要在里面干一个月,药贸专业可能在里面干一个星期,了解一下。(二)对药材的认知能力,我们有将近700亩的药品植物园。(三)我们在跟国外合作,建模拟药房、模拟临床药房、模拟社会药房,我们想建国内最好的,现在已经在建了,这就叫生产型的实训基地。如果这个做不到,学生出去以后仍然是缺了一点东西。指望生产企业的车间完成这个培训,是比较难的,企业不太愿意做。生产企业有自己的自主性,也有他的局限性,包括技术要保密,生产质量的安全要保证等。在学校完成这项工作,再到生产车间去做就容易被人家所接受。给我们一个重要指示,包括加强顶岗实习管理模式创新和制度建设,怎样加强对行业企业的技术服务工作,这都是发展纲要中给我们的重大启示。举个例子,天津医学专科高等学校,就是刘斌校长所在学校,他们有两项是在我们国家做的很好的,他们是示范性高职,第一个是口腔,第二个是护理。他跟天津大型的医药做了什么呢,医院内的护理人员假设有100名,而编制内的可能只有70名,剩下30名就是学校顶岗实习的,能做到这一步非常好。因为他们在学校里面反复的实训,学生上了岗就是一名合格的护士,所以医院很高兴,你的护士我只需要给你补贴,你顶岗实习这一批半年走了下一批又来了,它永远是空缺的,这个工作他们做得非常好。所以关于顶岗实习怎么做到创新,对于很多院校来说也是很值得探讨学习的。

2.全国第四次教育工作会议

7月13日至14日全国第四次教育工作会议召开,这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会议上提出了一个教育改革的保障措施,逐步使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到2012年达到4%。包括我们中央财政拨款的学校,现在拨款是按人头来拨,不分学校不分专业,这个是不对的,这个拨款以后一定要加强。一个学生,中央财政一年拨款16200元,不是一个小数字,一个三本的院校,收费很高了吧,也最多收到13000、14000元,这还不包括每个学生1000的实习经费。这是什么概念?就是国家在逐步加大投入。福建不算一个最发达省份,相比之下,像江苏这样的省份,它的医学财政7000-8000亿,国家投入对我们肯定是个好事情,包括医学、教育的投入,如果能达到这个数目,我们的日子就会很好过。学校有钱了就可以做很多的工作,包括教学改革的研究、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双师型队伍的建设,校长手上有钱了就敢做这些事情,敢把老师派到企业去,发工资就是,你不要上课过去干半年,对教师而言也是非常有益的。因为只有到了企业、到了一线、到了商业部门,才会感觉到他们需求什么,才知道培养学生应该怎么培养,同时通过这个过程拉近了跟企业的距离,可以给企业提供很多的服务,而这个服务都是有偿的。

3.今后十年高等职业教育的总体目标

今年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会在浙江杭州举行,提出了四个合作——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过去讲就业都是学校,好像学校培养的人没人要,学生没有就业就是学校犯的大错,这个是错误的概念。现在国家也提出了,就业不完全是学校的责任,社会也要承担责任。所以高职首先提出了四个合作,这是理念的转变,对于本科院校的压力也非常大,他们提出的口号就是向高职院校学习,为什么,他们没有理念又没有很强的学科支撑。有的学校甚至博士点没有,硕士点就那么几个,能招几个研究生?学生到哪去?而且培养的学生又没有高职这样的定位。以就业为基本,对学生进行技术的培养,学生就业很容易。现在炒作的就是某某某大学,又回到职业院校去学习技能。以前都是普通院校,现在发展到985院校也出现这样的现象,找不到工作。所以我们要弄清楚我们就业要与企业合作,职业教育的就业会容易得多。跟企业的紧密接触,什么是它需要的人才,什么样的学生在他们企业里面用得上,这是我们要做到的。比如我们学校的高职学院,跟江苏的一个叫济川药业,是苏州地区发展最快的企业,一年的利税达到十几亿,每年的成长速度达到40-50%。这个药业跟我们的合作十年了,他一开始发展很需要人才,又在江苏北部。我们跟他开展联合培养,你需要什么样的学生我给你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实习实训都在你那儿,到了企业以后,学生不用培训直接上岗,因为干的好,学生自信心很强,一年后就升为车间主任,他再回到学校来现身说法,下一届学生又去了。这样每年几十个,绝大部分都是我们系的学生,干的很好,企业成长速度又很快,不断向外扩展,学生都成为了骨干,所以现在每年固定要我们几十个学生,所以这就是一种合作就业。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陈希出席会议并讲话,他指出,今后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要围绕五个方面展开:

一是科学把握办学定位 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推进综合改革试点,提升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建立校企合作示范基地,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建设一批职业教育集团,促进资源跨区域共享,增强学生在区域内就业的能力;开展地市级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在一定区域内实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的重大突破。比如像我们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培养的学生,绝大部分是适应福建省医药卫生发展的需要。

二是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专业结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完善质量保障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学生就业能力。比如将就业水平、企业满意度作为衡量人才培养的核心指标。提出建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年度报告的发布制度,改革教师的评定制度。

三是要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创新体制机制,增强办学活力,大力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这四个合作是一个创新,这个合作不是过去简单讲工学结合,学生去了企业干什么学校都不知道,这不是顶岗实习,不叫工学结合,而是成为了廉价劳动力。学生到了企业以后,学校和企业对学生做过了什么教育对于学生也很重要。以药品的包装的过程为例,让学生亲眼感受下药品的包装包括说明书应该有哪些内容,为什么要有这些内容,印刷的标准规范是什么,把这些给学生讲清楚,这就是工学结合达到的目的。更应该强调,一个包装对于药品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在一个药品包装内没装说明书,那就不是合格的药品,药监部门查到那就是假药。一个包装盒上印错一个标签,也是假药。不论药品是真是假,只要包装如此,就是假药。如果学生有这些概念和意识,就算达到了工学结合的目的,达到了顶岗实习的目的。问题是很多学校没这么做,他们认为把学生赶到企业就完成任务了。什么叫合作育人,它的团队精神是什么。举一个例子,我们学校有个高水平运动排球队,他们药学知识肯定不如别的学生。因为他们是高水平运动员,每年都要参加国家高水平的排球联赛,耽误了学习,企业也热衷于招这些学生,他们高大漂亮,但是有些企业招他们的原因是认为他们有团队精神,他们进入企业后团队意识很强。所以团队精神,是很多教师在顶岗实习和工学结合中,没有教授给学生的,应该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团队意识,切身体会团队意识。

四是要切实提升办学基础能力 要加大财政投入,保障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分专业类别制定生均经费基本标准和生均财政拨款基本标准。要改革教师评聘机制,提高“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水平。教育部发现,一般的以论文质量来评定教师的评定办法,不适用于高职教师,提出实施符合高职教育特点的教师职称评聘办法,提高“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水平。

五是要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提高社会服务能力满足社会多样化发展需要。明确高职院校要拓展社会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能力,实现双赢。改革招生考试制度,探索多样化选拔机制度。提出开展“知识+技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职业倾向测试等多样化选拔试点,把招生渠道打通,可能未来的招生对象不一定都是来自高中,可能要多数招收中等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的学生,因为其职业倾向性更强。在今后的教学中,对中等职业技术学员毕业的学生具备的和不具备的能力,如何开展针对性教学,都是需要改革和探讨的问题。开展复转军人免费单招试点;开展校企合作成人专科学历教育单独招生试点。

(二)医药卫生行业的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我国确定了未来20年的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生物医药位列其中。大力发展用于重大疾病防治的生物技术药物、新型疫苗和诊断试剂、化学药物、现代中药等创新药物大品种,提升生物医药产业水平,加快先进医疗设备、医用材料等生物医学工程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促进规模化发展。这些都对院校提出了要求,比如医疗设备,虽然暂时没有医疗设备专业,但学院和医院的关系很密切,完全可以在这方面有所考虑。高职有技术性人才的培育,但反过来,对医疗设备的维护却没有考虑。这里还包括药品的物流人员,在国外和大医院,对药品的物流人员需要提供专业的教育,使其能够提供专业的服务。

生物医药振兴规划。十二五生物医药振兴规划将在今年年内出台,生物医药“十二五”规划确定了生物医药发展的重点,包括基因药物、蛋白药物、单抗克隆药物、治疗性疫苗、小分子化学药物等。同时,国家将拿出100多亿元来支持重大新药创制,平均每个新药持获得500-1000万元的项目资金。将着重推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技术产业化,促进生物产业集群化和国际化发展。未来10年,中国医药行业平均每年将增长20%;10年后,我国医药工业总产值达到73813亿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2大医药市场。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2009年 4月6日,勾勒了百姓就医蓝图:政府多预防百姓少得病,政府多保障百姓少担忧,政府多监管百姓少花钱,医疗多网点患者少跑腿,医院多便捷患者少麻烦。国家自上而下做这件事,就会容易推动。一位中央党校的著名专家说过,为什么现在对基层医疗如此重视,一方面是老百姓感觉看病难、看病贵,作为医药管理人员和老师们要有正确的理解,不是说药价高,服务价格高,而是老百姓的收入偏低。2008年胡锦涛总书记考察了农村医疗后说,农村是缺医少药,但关键农村是没有安心工作的人。在卫生室干,就只能做些简单的工作,所以卫校将要发挥重要作用。村卫生室的工作,就是我们所说的免费医疗,包括教育部和卫生部即将实施的所谓“3+2”模式,即三年在职业技术学院毕业,两年在医院做基础训练。这一点,对职业教育是个启示,谁做得早,谁就会得到好处。国家将在3年内投入8500亿元,主要解决广大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其中包括: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保的政府补贴、城乡医疗救助体系支出、困难企业职工和城镇职工医保参保补贴、公共卫生费、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公立医院、城镇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公共卫生医疗机构。其中社区乡镇卫生院、标准化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所,药学人才的需求量很大。了解基本医疗护理的药学人才,今后将是卫校培养的重点,希望大家引起重视。这些“十二五”期间的发展机遇,谁准备得越早,谁事先启动得越早越好。

以上从教育和医药卫生行业两个方面说明了我国药品(药学)类专业在未来十年、甚至二十年中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期,对于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来说,仍然要落实好16号文件精神。16号文件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具体化到“十一五”期间就是从宏观的质量工程建设里面的高职精品课程的评审指标体系、高职国家级教学团队的评审指标体系、国家教学名师的评审指标体系,到微观的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条件建设、教学管理改革。

四、课程建设带动专业建设二十二个案例介绍与分析

二十二个案例都是国家精品课程,五年来它们在课程建设带动专业建设过程中,取得的一些什么样的成绩,有些什么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国家精品课程在“十二五”不再增加,但会有淘汰,淘汰掉的那部分指标,我们应该去争取。

1.明确课程与专业建设的方向和方法

必须继续认真学习教育部16号文件和研究高职质量工程项目评审指标体系,把握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的方向和方法。16号文件中的第四点,“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明确指出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方向。其基本内容如下:“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强课程改革与建设,建设出精品课程;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加强教材建设,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实训教材,并确保优质教材进课堂”。

2010年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中明确规定了课程建设方向。评审指标说明中申报课程应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要求,体现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申报课程应由学校、行业、企业共同参与建设,课程负责人以高职院校专任教师为主,负责课程建设的规划、组织与实施。

2.增强研究专业课程体系的意识和能力,注重突出核心课程的作用

按照高职培养目标和教学的要求,必须按照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规划专业和设计课程,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否能够体现应有价值,发挥引领作用,首先应当是专业课程体系的架构符合要求——确立合理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以及人才培养的基本方法。在此基础上要突出专业核心课程的地位,引领专业建设的各个方面。

案例一 《药用植物识别技术》课程设计的理念。课程设计应从多个方面入手,是系统性工作。其中能力为本为中心,课程定位、目标设计、内容设计、教学方法考核方式、教材建设、资源建设、师资队伍7个方面对其进行设计。从工作岗位的调查、岗位职业能力分析、专家的意见三方面来确定课程。从而建立教学模式,工作岗位上需要什么能力,我们就得提供什么样的课程,工学交替,理论和实践一体化。

案例二 现代中药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基本框架。由工作过程中牵涉到的工作任务,引导专业课程的设置。

高职高专药品(药学)类专业的核心课程,突出技能培养、融合多方面的知识与技术、代表行业发展方向、符合药品生产与经营管理规范、体现最新生产工艺与技术。这里要注意课程设置的与时俱进。

3.提高了对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的能力

专业核心课程内容的选择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需要课程负责人和教学团队有良好的企业背景,熟知行业企业的相关岗位、工作任务以及对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并在调研的基础上会同企业专家选取教学内容,提出教学要求,制订课程标准。16号文件和课程建设都提出教学内容组织安排的能力。

案例三 《实用方剂与中成药》课程内容的选取。依据国家职业大典和职业分类标准,结合行业企业调研制定课程标准和教学要求。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分类大典》(1999年版、2005年增补本),中药专业主要培养中药领域类的7种职业26个岗位,根据职业描述和行业企业调研的岗位技能要求,确定学习领域的培养任务。

案例四 《中药炮制技术》课程内容的选取。在对岗位能力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核心课程内容的选取。

4.提升了从事教学模式设计和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能力

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有针对性地采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因此必须注重“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的设计。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让学生边做边学,实现在教中学、在做中学、在学中做,重心放在学与做的密切结合上。

案例五 《药物化学与工艺》课程教学模式设计。注重对教学项目的设计,把每一个项目设计成10个环节,十个环节各有具体对应的任务,针对不同任务的教学需要融入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情境体验、激励创新以及角色扮演等,通过这堂课,教会了学生作为一名员工,自己应该做什么。

案例六 《中药化学实用技术》课程实训教学模式设计。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岗位技能要求,设计了多种教学方法融合的教学模式,取得良好的效果。

案例七 《发酵制药》课程教学模式设计。把每一个教学任务,都设计成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训练学生适应每一个工作环节的能力,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明显增强。

案例八 《中药化学实用技术》课程采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教学法、项目导向教学法、师生角色互换教学法、讲解演示教学法、教师点评教学法、启发诱导教学法。教学方法的采用,需要对教学内容、教学对象进行认真细致的研究。

案例九 《药物化学与工艺》课程采用的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相应的教学方法或多种方法的组合,才能符合“理实一体、教学做一体化”,以提高能力为主要目标高职教学要求。课程开发的虚拟实训。包括药物合成基本操作、苯妥英钠和维生素K3合成生产虚拟实训。虽然有些简单,但思路是明确的,成效是明显的。

案例十 《中药炮制技术》课程的考核内容。能力考核进行了改革,除了基本的任务完成过程、成品质量评价、基本能力水平评价、炮制操作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还有学生工作态度、团队合作的考核。考核内容体现考查综合能力和素质,把一门课程,当做生产的具体实践进行考核。

5.提高了师资队伍的建设水平,突出了双师结构的基本特色

近年来,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是专业教师缺乏实践动手能力,为企业和行业服务的能力不足,在行业和企业的影响力不足。与发达国家职业教育教师之间有一定差距。国外教师注重现场教学,国内教师上课很难离开课堂。专业或课程负责人和教师队伍应当具备的素质。16号文件和质量工程项目对课程负责人和教师队伍应当具备的素质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就是要进一步引导师资队伍建设的方向,防止“学科化”倾向的发生。应在课程涉及的领域有很强的实践工作的背景;应能紧跟药学课程所涉及领域的行业发展动态;要在相关企业有一定的影响力;主持人不一定是教授,甚至是从企业引进的、理论和技能水平均较高的教师;教师队伍中必须有相当比例的来自行业或企业的能工巧匠兼职教师;课程负责人必须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较高设计水平。所以要求要通过教师到企业实践来提高专业教师的职业技能,使教学紧贴生产实际;加大培训力度,提升双师素质;从行业、企业聘请兼职教师,改善专业师资队伍。

案例十一 对“现代中药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的组成和负责人剖析。团队组成:现有骨干教师7名,其中校内专任教师5名,企业兼职教师2名。举例说明,团队带头人梁延寿教授行业影响力:国家执业药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督导员、山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系专家、山西省药学会会员、兼任山西省医药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所副所长、太原晋阳制药厂技术顾问。梁延寿教授教学能力:省级教学团队带头人、现代中药技术专业带头人、中药教研室主任、药物研究所副所长、学术委员会委员。先后被评为省级、局级、校级优秀教师或先进科研工作者。主持重点专业中药制药技术专业改革方案的制定;校企合作开发了该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主持建设的《中药制剂检验技术》课程, 为2008年国家级精品课程;负责中药制药综合实训基地建设,被评为省级示范基地;主编的《中药制剂检测技术》为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主持中药教研室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案例十二 《药物化学与工艺》课程的负责人李群力教授。企业工作经历长,练就了良好的社会服务能力。在企业从事药品研发与生产12年,积累了丰富的专业技术应用经验。为行业承担了多项培训工作,行业影响大。长期从事药学教学工作,形成丰富多面的教学能力,成果丰硕。

案例十三 部分国家级精品课程师资队伍情况。双师比例基本超过70%,企业人员承担的课题数基本在50%以上。

6.促进了工学结合教材编写及教学资源的开发。

选用先进、适用教材,与行业企业合作编写工学结合特色教材,课件、案例、习题、实训实习项目、学习指南等教学相关资料齐全,符合课程设计要求,满足网络课程教学需要。

案例十四 《实用方剂与中成药》。其中企业参与编写人员单位有:广州市中医院、广州老百姓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广州大参林连锁药店有限公司等。

案例十五 《药物化学与工艺》课程教学资源。企业参与制作了很多教学课程和课件。

案例十六 《实用方剂与中成药》课程教学资源。说明了自愿开发积极性高。

7.促进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落实到课程建设载体上

课程设置: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课程体系、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功能地位、课程间的衔接。基于职业分析的课程体系构建——依托校企合作。教学内容: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依托校企合作。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师资队伍建设:聘请行业企业的能工巧匠参与到教学团队中来,改善师资队伍的结构,提高课程开发与实践教学能力。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工学结合)——依托校企合作。所以校企合作是专业和课程建设的平台;工学结合是教学的要求或方式;课程建设密切工学结合,促进校企合作的深入。

案例十七 两门课程紧密合作企业。《药物制剂制备工艺与操作》课程紧密合作企业。《药物化学与工艺》课程紧密合作企业。

8.教学质量评价的科学化-------下家检验。

教学评价——专家、督导及学生评价。校外专家、行业企业专家、校内督导及学生评价结果优良。社会评价——社会认可度。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强,实训、实习产品;能够体现应用价值;课程对应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或专业技能水平证书获取率高,相应技能竞赛获奖率高。

案例十八 对《药物制剂制备工艺与操作》课程行业企业评价。详细的企业佐证材料。企业需要,对员工也有很大帮助。

9.促进了课程建设和教学的创新以及特色的形成。

课程特色与创新是根据教学要求和具备的条件,在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中产生的,主要体现在课程体系的改革、教学方法和实践环节的创新等。

案例十九 《实用方剂与中成药》实训教学的创新与特色。

它的实训包括虚拟实训、模拟实训、仿真实训、真实实训。创立”阶梯递进式实训教学模式”,提高实训教学效果。实训教学过程使用“微格教学法”,节约成本,提高质量。训练课题微型化、技术动作规范化、记录过程声像化、观摩评价及时化。

案例二十 《中药化学实用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创新。创建了以“职业能力提高和职业素养养成”为核心的5-5-5-5-5教学模式。即教学内容有5个项目、教学实施有5种模式、教学过程有5种方法、素质培养有5种意识、教学目标有5种能力。

案例二十一 《药物化学与工艺》课程建设的特色与创新。课程内容创新性强,创新课程内容,增加能力和素质要求;课程建设开放性强,区域内多家企业参与课程建设;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强,工艺实践性内容所占比例大幅度提高。

案例二十二 《发酵制药》课程教学模式的特色与创新。创新了“3-6-9”课程模式,设计3个学习情境,9个子学习情境;每一个子学习情境都可按照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6个步骤开展一体化教学。实施“三真”教学,“真实产品、真实工艺、真实项目”为载体设计学习情境。实行“三结合”的考核方式,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过程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技能考核与素质考核相结合。

这些课程有他们特色的地方,并不是说他们每一门课程都做得最好,但他们某些方面是有特色,一个特色往往就是它的亮点,而这个亮点就是它成功之处。老师们在建设课程过程中花费了大量的精力,也恰恰是这些课程的建设,使得他们的团队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团队中的年轻老师,将在今后的很多教学研究与改革的课程研究方面都能取得很好的成就。希望大家在今后的教学课程建设中借鉴这些经典课程,取长补短,能取得教学改革的成功,提高团队建设的知名度。

最后我提出两条建议:一是夯实基础,做好基础性的工作。2005年国务院主持召开了一个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会上温家宝总理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开始了示范性院校的建设,国家将投入大量的资金,还将大力推动教学改革。所以基础性的工作做得越好,今后获得的机会越多。二是关注形势的发展,踏准节奏,跻身高职强校行列。谢谢大家!

(由林玲、庄海林根据录音整理,未经姚文兵教授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