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卫生报第13版 2023年8月24日 链接:https://fjwsb.fjdaily.com/pc/con/202308/24/content_299887.html
【开栏语】
7月25日,国家卫健委印发《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核心知识十条》,文件提出:当前,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呈早发、高发态势,已经成为影响儿童健康和全面发展的突出问题。
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其中6岁儿童为14.5%,小学生为36%,初中生为71.6%,高中生为81%。
在这一趋势下,了解婴幼儿和儿童屈光状态发育过程,认识视功能发展规律,对保护儿童视力健康具有重要价值。
为提高家长、青少年儿童爱眼、护眼意识,守护青少年儿童的眼健康,《福建卫生报》社与3868银河总站眼视光技术专业联合开设 “共筑睛彩”专栏。每周一期眼视光科普,了解各年龄段视功能的发育特点,以及影响视力的各种因素,引导青少年儿童科学用眼。
福建卫职院眼视光技术专业创办于2012年,旨在培养双眼保健技术、专业验光配镜技能及服务理念于一体的“医工商”复合型眼视光技术人才,为福建省高水平高职专业群重点建设专业。今年,福建卫职院也入选首批福建省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基地。
守护视界,清晰未来。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离不开专业团队的力量,也需要媒体的宣传。期待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合力共筑近视“防护墙”。
有人问,娃娃一出生视力是1.0吗?
实际上并非如此。婴儿视觉发育如同身高一样,并非一出生就拥有成人一样的视力,需要持续发育6~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其中出生后第一年是视觉系统发育的重要时期。
出生第一年的婴儿,他的视觉特点是怎么样的呢?
出生1~2周的婴儿,其视力只有0.01至0.02,只能看到眼前30cm处的一个模糊的脸。从黑暗到明亮的地方,婴儿的瞳孔先是缩小,过2~3秒后瞳孔散大;对突如其来的强光,婴儿会出现反射性的闭合眼睑。
出生3~4周的婴儿,眼睛没有办法长时间盯住想看的目标,但可以被移动的脸孔、鲜艳颜色的物体、明亮且有响声的物体所吸引,并对可能要触碰眼睛的物体出现反射性防御性的眨眼动作。眼睛在闲暇时还表现出非固定的“斜视”外观,这些都是正常情况。
出生5~6周的婴儿,眼睛能注视大的物体,能跟随左右摆动的物体运动而运动,医学上把这个现象称“追随运动”。
出生2~3月的婴儿,眼球可以跟随小玩具移动。在注视近处目标,会很自然出现两侧眼球同时向内侧聚合,医学上把这个现象称“辐辏反射”。
出生4~6月的婴儿,这时的视力在0.04左右,对距离远近的判断也开始发展,并逐渐建立起双眼的融合能力,于是当父母走到婴儿面前2~3米范围内,婴儿的表情会变得非常愉悦,而且不再出现眼球偏斜。
出生7~8月的婴儿,眼睛能比较长时间地盯住眼前的物体,医学上把这个现象称“固视”。此时的视力能支持手去拿想要的物体。
到1岁左右视力约为0.1,也就是说只能看清远视力表上的最大视标(E)。此时的视力能支持手去拣出细棉线。
婴儿期与成人的特点有着天壤之别,了解婴儿期的视觉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监测视觉。
那么,在1岁以内,如何让宝宝的视力良好发育呢?
1~2个月:多看明暗对比的东西
一是多给宝宝看明暗对比的东西,其次就是爸爸妈妈的脸。在1~2个月的时候,可以保持在20~25cm的距离和宝宝做不同的表情让宝宝模仿。同时多在宝宝面前缓慢移动物体,练习他们的视觉追踪。
4~6个月:多去大自然看看自然的颜色
父母可以多带宝宝到户外,让宝宝看大自然中的颜色,跟宝宝介绍周围看到的物体,扩大宝宝认识事物的范围。
此外,多给宝宝看对比鲜明的颜色,加强他们对色彩的兴趣。
7~12个月:给宝宝不同材质的物品去感受
可以给宝宝提供不同材质的物品,鼓励宝宝用手指探索不同的形状和纹理。